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11.22”中石化青岛管线泄漏爆炸事故影响概览

浏览次数 : 1331
更新时间 : 2013-12-16 12:49:00

11月22日,中石化(600028.SH, 00386.HK)位于青岛经济开发区的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原油泄漏爆炸,共致62人遇难,136人受伤。此次事故被定性为特别重大事故。事故发生后,中石化股价在大陆A股市场和香港H股市场迅速下滑,其中A股股价累计大跌6.5%,总市值缩水300亿元人民币,旗下山东部分炼厂减产。

社会影响
此次中石化漏油爆炸事故是继2003年12月23日中石油的重庆井喷事故致243名人员死亡之后,石化企业最大事故之一,也是中石化历史上致死亡人数最多一次。中石化发现漏油到燃爆事故发生的7小时中,当地居民并没有进行疏散,该公司在这7小时内只向政府报告,而“选择性”忽略近在咫尺的千百户社区居民。这一“盲点”不仅引起了公众的愤怒,也遭到了来自媒体及同行的质疑,认为这应该引起各方重视。

虽然中石化输油管道铺设在先,市政管道以及周边小区建设在后,但中石化仍应对管线安全性负责。中石化早在2011年就明确意识到了管线隐患,其管道储运分公司与当地环保局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8月发布《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东黄(复)线、东临线隐患整治工程环境信息公告》,称“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中石化更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管线周边居民进行安全教育、组织输油管道泄漏疏散演习,增强他们的安全避险意识,发现泄漏后及时通知及组织周边人员有效撤离,避免悲剧发生。

环境影响
此次事故除了对工作人员以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造成了巨大伤害,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油管爆裂导致大量原油泄漏,严重污染周遭海域,海面过油面积达3000平方米。海事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已在泄漏发生4小时之后,耽误了最佳清理时间。有关专家称,海面主要原油已被清理干净,但完全清除此次事故带来的油污至少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清理难度也较大。有些物质,例如沥青,会沉降到海底,难以发现和清理,这些物质降解缓慢,而且很多都是有毒有害的,影响海洋生态与近岸水产养殖。

今年1月《民诉法》修改后正式实施,首次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石化事故发生后一周,也就是11月29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向中石油提起诉讼,就该公司在吉林送原市的采气厂非法排污行为,索赔6075万元。而针对“11.22”爆炸事故,联合会亦派出律师介入前期调查,表示如果认为环境污染后果严重,不排除对中石化提出公益诉讼。

财务业绩影响
虽然此次事故对中石化的炼油产能影响有限,但由于该事故致多人伤亡,对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中石化可能面临潜在的赔偿和政府的惩罚。尽管中石化内部设有安全生产保证基金,但这个基金是否能对冲此次青岛管道爆燃事件的后续赔付和影响,尚不可知。中石化在其2012年年报中也指出“石油石化生产是一个易燃、易爆、易污染环境且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威胁的高风险行业。这些突发事件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对本公司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对人身安全造成重大伤害。[…]本公司主要资产和存货已购买保险,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此类突发事件给本公司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利影响。”

对石化行业的影响
(1)选址成本增加,面临政策收紧与公众双重压力

由于“11.22”事故暴露出了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的问题,今后石油化工行业的项目规划与选址政策很有可能会收紧。此外,“11.22”事故让公众对于石化项目的反感再度上升,这类项目将面临的公众舆论压力越来越大。今年4月中石化青岛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公示时就遭到了市民的反对,今年12月,该项目更是引发了当地市民的集体抗议

(2)管线全面排查整治,面临潜在改建
由于此次事故,不仅青岛市政府要对该市各种管线进行大排查、设计总体改造方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也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国务院的通知中强调,要按照后建服从先建原则,加大管道安全防护距离和占压清理力度。存在问题隐患的地方将采取或建筑物拆除、或搬迁关闭、或管道改建等措施。

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11.22”事故中泄漏的原油对船舶构成威胁,事故发生后,船舶被警告不要进入青岛港,作为中国最大原油进口港之一的青岛港受到了短暂影响,暂停一周,已于11月底恢复运营。

此外,残留以及沉降的原油会对胶州湾近岸的水产养殖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危害程度仍待评估。参考2010年中石油大连原油卸载管线爆炸事故,该事故导致港口中断运营数周之久,海面浮油对大连海岸沿线的渔业活动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商道观察
根据商道纵横上市公司ESG信息监控系统,在过去三年中,职业健康与安全一直是我国市场上发生频率最高的ESG问题,中石化也一直位于ESG风险最大的十家公司之列。中石化近年来发生多起油气泄露与安全事故,例如2013年其江西石油管道泄漏、2011年其上海高桥分公司的硫化物泄露、2010年的云南昆明中石化油罐爆炸、2010年南京中石化旗下废弃塑料厂爆炸、2007年加拿大阿尔伯塔油罐爆炸等等。其与业务所在地劳工、社区的关系也欠佳,2012年其宁波PX项目遭到群众抗议抵制、2011年其阿根廷石油工人因劳资问题罢工。

此次事故后,中石化的应对态度较为积极。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中石化董事长就该事故道歉,表示将配合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查出事故原因。第四天对外宣布将对集团所有油气管线进行彻查。第六天对相关责任人停职处理,并决定将11月22日定为中国石化安全生产警示日。商道纵横ESG数据库显示,中石化已制定了其健康安全环境绩效考核制度,有一系列的保障职业安全健康的措施,也对其境内外供应链有相应的要求。但其在近年来的事故多发率仍不容忽视,且中石化并没有制定相关的社区沟通政策,相应风险犹存。

作者刘玉俊,商道纵横ESG团队

文章出自《中国责任投资观察》(2013年11月)。《中国责任投资观察》由商道纵横ESG团队每月出版一期,免费向读者提供有关中国市场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的分析和资讯。

订阅《中国责任投资观察》请发送邮件至esg@syntao.com,并在邮件标题注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