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观点】星巴克可持续债券评析

浏览次数 : 1841
更新时间 : 2017-06-20 17:43:00

 文 | 白珂 吴艳静

导语

金融创新和社会创新的结合正在成为新的趋势。以商业的手法达成积极的社会影响,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是中国金融实践的最新探索。

社会债券作为可持续投资的新兴类型,其理念、兴起和发展都承载了社会各界极高的期待。随着公众对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不断聚焦,金融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成为社会债券备受关注的焦点。

绿色债券与社会债券:一个共同的可持续理念

绿色债券的市场开始于2007年,当时由欧洲投资银行和世界银行共同发售了世界上第一只绿色债券。而2013年国际金融公司(IFC)发行的绿色债券成功募集了十亿美金,标志着债券市场对这一领域的关注正式升温。2008年到2015年间,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十分迅猛,从初始的每年发售25亿美金提高至每年420亿美金。2016年绿色债券市场再次翻倍,总计发行约810亿美金,其中中国占据了最大的比例,发行总量约230亿美金,占全球总量的28.4%。

相对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与绿色债券一样的是,投资者在追求财务回报之外,同样看重融资支持项目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有的投资人会将绿色债券和社会债券统称为可持续债券,将环境和社会影响等非财务回报进行综合考量。社会债券募集资金所支持的社会项目即直接针对弱势人群解决或减轻特定社会问题或者达成积极社会影响的项目、活动和投资,例如提供保障基本生活的设施、必要的医疗健康和金融等服务、保障就业、保障粮食供应、建设适用房廉租房等。2015年1月,西班牙金融机构The Spanish Instituto de Credito发行了一只典型的“社会债券”,总额10亿欧元,三年期,旨在帮助西班牙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了刺激就业,该债券向这些中小企业提供具有优惠利率和条件的贷款。而具有社会责任意义上“非可持续”记录的公司,如酒精,烟草和采矿类,则被排除在支持公司的清单之外。这支债券受到了世界各地投资者的积极回应,购买需求超过了20亿欧元。根据汇丰银行2016年报告,社会债券市场2016年发行量已达到约156亿美金。

除了共同的可持续理念,社会债券和绿色债券遵循的原则也基本相同。国际上目前使用的绿色债券标准主要是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2014年推出的绿色债券原则(Green Bond Principles)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2015年开发的气候债券标准(Climate Bonds Standard)。2016年6月,ICMA拓展了标准的范畴,引入了针对社会目标融资的债券的指引——《社会债券发行人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在很大程度上与绿色债券原则的四大原则(融资用途、项目筛选流程、款项管理和透明度报告)相重合,也鼓励对社会债券进行第三方评估认证,旨在提高社会债券的透明度与信息披露水平,帮助投资人衡量债券的正向社会回报。

绿色(社会)债券四大原则

星巴克可持续债券案例

星巴克对于全球咖啡市场有着卓越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供应链标准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先锋。

2016年5月21日,星巴克发行了史上最大的公司可持续债券,为支持咖啡供应链的可持续活动募集了五亿美金。该债券为十年期,利率2.45%。这一债券的募集资金用于确保咖啡原料的种植和选址都具有可持续性,如为工人提供合理的薪资或保护生态环境。星巴克财务主管Drew Woff先生表示,星巴克作为一个并不活跃的债券发行方,这次主动选择加入了刚刚兴起的社会与可持续债券领域,主要是因为其符合巴克的企业发展战略。“发行这一债券对于发展我们企业的可持续咖啡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它让全公司都意识并参与到可持续这一理念中来。除此之外,这也代表了我们对于增加企业透明度,更合理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的决心。”

据称,星巴克的第一单可持续债券得到了大幅超额订购。Drew Woff表示,“对外来讲,这个债券的影响力更加强大。我们发现,它为星巴克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市场。无论何时当我们想要在全球资本中竞争,它都带来了强大的影响力。仅这支债券,我们就收获了40个新的投资方,其中有22家是关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投资方。对于其中一些投资方,如日本保险公司,这就是他们的投资方式——为‘道德’而投资。”承销星巴克可持续债券的摩根士丹利认为,投资人对绿色债券和社会债券等可持续投资的需求非常旺盛。责任投资人希望他们的责任投资产品有更大的多样性,此单债券就给了投资人一种新的选择。

咖啡产业除了其光鲜蓬勃的一面,其背后也有与贫穷二字密不可分的阴影。咖啡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最有价值的输出,而咖啡的主要产地都在非洲和南美的贫困地区。咖啡产业一直被几家大品牌主导,依靠这些大公司为生的咖啡农们,往往无法获得应有的收入。由于咖啡资源并不短缺,种植园间不得不展开激烈的竞争,以更低的价格向大公司供应咖啡,其结果是更加不公平的交易和更极端的贫穷。星巴克一直坚持“道德采购”,一方面能够保证咖啡原料的品质,另一方面能改善大量小农场主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完成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声誉的重要一环。

2004年,星巴克联同非盈利环保组织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咖啡供应商提出了CAFE(Coffee and Farmer Equity)咖啡与农民权益标准,其中涵盖了140余项对工人权益和杀虫剂使用等方面的要求。这是一项综合性的评分系统,衡量内容包括工资,受教育机会,卫生保健以及咖啡种植的可持续性等。这个评分系统并不只是粗暴的判定通过与否,而是提供一个持续性的提高途径,一旦加入这个系统,就会有不断地经济刺激促使供应商得到更高的分数。据估算,通过这一标准的咖啡每磅的价值可升高五美分,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诱人的数字。

除了提出标准,星巴克还提供途径帮助咖啡供应商达到这些标准。至今星巴克已在全球九个咖啡主要种植区建立了农民支持中心(分别位于卢旺达、坦桑尼亚、哥伦比亚、中国、哥斯达黎加、印度尼西亚、危地马拉,埃塞俄比亚和墨西哥),主要教育农民应该如何因地制宜,更科学地种植咖啡。经过培训的农民咖啡产量最高提升了45%。

有了以上两点,更重要的就是真正为农民提供经济支持。例如,由咖啡腐蚀真菌传播的疾病可造成一株咖啡三年不繁殖,其造成的经济后果是小的咖啡供应商无法承受的,他们需要长期的,低利率的贷款来应对这些问题。

星巴克的第一支可持续债券就将募集资金用于上述三个方面,为其咖啡供应商提供了额外的5000万美金贷款,来帮助他们达到这些标准。根据星巴克的报告,2015年星巴克采购的5.51亿磅咖啡有99%都符合了这些要求。

像绿色债券一样,社会债券还需要进行第三方评估,来帮助投资方确保募集资金的管理和投向的正当性,评估投资产生的积极环境社会影响。星巴克这支可持续债券的第三方评估,由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研究服务机构Sustainalytics提供。彼时,《社会债券发行人指引》尚未发行,Sustainalytics依照绿色债券原则对星巴克的可持续债券进行了评估。除此之外,在Sustainalytics的ESG评估体系中,星巴克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这是美国企业第一次发行着重可持续农业的可持续债券。它的成功发行为后续星巴克发行第一支外国可持续债券奠定了基础。在2016年成功案例基础上,星巴克于2017年3月发行了其第二支可持续债券,在日本市场募集了850亿日元资金,同时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以日元计价的企业可持续债券。Sustainalytics同时按照绿色债券原则和《社会债券发行人指引》为其进行了评估认证。日本是星巴克在北美之外的第一个国际市场,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发展十分迅速,迄今在47个县区已拥有超过1200家门店。这一截止在2024年的7年周期债券提供0.372%的优先债,旨在支持其咖啡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可持续项目,同样包括购买达到CAFE标准的咖啡原料,经营和发展农民支持中心,以及为星巴克全球农民基金(Starbucks Global Farmer Fund)提供贷款。

结语

目前我国初具“社会债券”特征的债券主要集中在精准扶贫领域。201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提出了一揽子政策。2016年9月,证监会公布《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积极探索资本市场的普惠金融功能与机制,发挥证券期货行业优势,以消除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精准扶贫工作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资本市场支撑。”而后,一系列扶贫为主题的债券应运而生,包括山东省沂南县扶贫社会效应债券,贵州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扶贫中期票据,重庆鸿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扶贫超短期融资券和国家开发银行易地扶贫搬迁专项柜台债券等。

星巴克可持续债券的发行为我国拓展社会债券支持的项目范围以及发行人类型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农民是食品饮料行业供应链上的基础环节,也是精准扶贫的重点人群。提升农民权益,对农户进行培训,以及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支持都是食品饮料企业可以进行融资的良好项目。尤其是对于乳业、牧业、养殖业等采取“公司+农户”方式进行生产的企业,更容易精准达到扶贫目标人群,发行社会债券的社会效益更加显著。

中国金融市场以社会改善为主题的债券仍在刚刚起步阶段。除扶贫之外,如何对社会项目进行定义,如何统计社会债券达成的社会影响,是否需要对社会债券进行第三方评估认证,都是可以探索和创新的议题。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相信会有更多社会债券的发展机会,以更有效地金融手段参与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

 

白珂为商道融绿实习生
吴艳静为商道融绿项目经理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