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新闻】证监会加码IPO环境监管:专家认为将规范企业环境行为,促进ESG投资理念发展

浏览次数 : 971
更新时间 : 2016-08-01 10:35:00

中国环境报记者 徐卫星 北京报道 证监会7月1日发文表示,公司最近36个月内存在环境违法,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或受刑事处罚的,不得公开发行股票。同时,证监会还指出,将加强对上市公司环境保护信息披露的监管以及推动债券市场支持绿色产业。

对此,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继2014年10月环境保护部取消上市环保核查,全部交由市场主体负责之后,证监会此次意在通过提高环保门槛加严IPO监管,相较于环境保护部为监管主体时,证监会此举对市场影响将超以往。

政策利好,刺激绿色投资意愿

郭沛源表示,证监会此举无疑利好整个环保产业,而对一般性生产型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实则发出了明确信号:增加环境违法成本,加大环境违法风险,助推市场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可持续良好氛围。

“产业绿色化程度各有不同,有些行业确实没那么绿色,比如钢铁、煤炭等行业。主张一刀切,一棒子全打死并非良策。通过提高IPO环保门槛,将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环境行为,促进行业企业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竞争,这对于本身比较守法、相对更绿色的企业来说是利好。”郭沛源说。

在他看来,另一个长期性利好,是促进ESG投资理念在国内的发展。ESG是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的简称,是倡导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因素的投资理念。

过去十多年来,郭沛源一直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从投资人角度来说,他们经常会提到一个问题,到哪里去找绿色的企业?”他坦言,在国内,关注绿色金融和责任投资这一主题的投资人并不多,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差强人意。

“所以,监管部门释放这样一个信号,也是对有意愿做绿色投资的投资人的一种激励。”郭沛源表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国内共有社会责任及其相关股票型主题基金18只。到现在这个数字就更高了。这也从来一个侧面说明,中国资本市场整体上对ESG投资理念的关注度在增加。他相信,ESG投资理念必然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生根发芽,占据一席之地。

上市后监管靠信息公开

此次证监会发文在措辞上仅针对上市前,并不包括上市后再融资。对此,郭沛源也表示出遗憾。他认为,应把上市公司再融资纳入监管范畴。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上市后的监管主要有赖于两方面,一方面加强违法之后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是推动信息公开。”郭沛源介绍,近年来,在银行信贷领域,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及环境保护部建立了一系列的信息共享机制,贷款企业涉及环境违法违规的信息一经有关部门披露很快就传导到了市场各方,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和企业都起到了警示作用。这种机制也值得证券监管机构借鉴。

在近期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中,涉及诺普信、江山股份两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要求迅速自查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诺普信和江山股份根据监管要求,分别多次发布公告对相关信息予以披露。截至目前,诺普信、江山股份均已公告终止与常隆化工相关的重组交易。

“除了让企业公布更多环境绩效的信息以外,从社会因素方面看,加强公众监督也是推进信息公开很重要的方面。目前,民间团体让这一进程不断加速。”据郭沛源介绍,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近年来开展了不少与绿色金融相关的项目。2013年,IPE联合数家合作伙伴对17家水泥上市公司的环境表现进行调查,发现不少公司屡屡违规排污,并回避履行披露义务。IPE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将报告发给国内外投资者。此后,IPE陆续推出污水处理业排放大户、上市公司雾霾风险等研究报告,均产生一定影响。

“2015年,IPE定期公布上市公司排污榜。据统计,化工、公用事业、建筑材料和钢铁等上市公司是污染风险排行榜的常客。此榜单警醒投资者关注特定行业上市公司的污染风险,并将污染风险定量化地展现出来,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让上市公司面临更大的舆论与监管压力。”郭沛源表示。

绿色债券要从政策红利过渡到市场红利

证监会此次发文还提出,将推动债券市场支持绿色产业,进一步推进绿色债券发行试点工作。据证监会消息,今年3月和4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业务试点的通知》,明确了在现行公司债券规则框架内推进交易所市场绿色债券试点工作。同时,沪、深交易所均对绿色债券的申报受理及审核建立了专门的“绿色通道”。

在出台相关规则的同时,沪、深交易所积极开展项目储备和前期对接工作。目前,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8亿元绿色公司债券已经获批并完成首期3亿元的成功发行,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热电联产机组扩建项目。另外一批绿色债券项目也已经上报或即将上报。

“国内绿色债券的发展还没有几年时间,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从去年才开始,因为相关政策也是从去年开始出台。”郭沛源认为,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在积极推动此项工作,因此政策红利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长期来看,如何从政策红利过渡到市场红利或更加符合市场的逻辑,关键取决于债券投资者能否认可绿色的价值。

据了解,债券投资者最关注的是债券发行人的偿付能力、偿付意愿,企业发行债券需要证明自身有能力支付利息和本金。目前,一些债券投资人对绿色债券之所以仍心存顾虑,主要是不确定更绿色的企业是不是更能赚钱,因为绿色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环保投入。

郭沛源认为,绿色债券的绿色因素如果能够确保发行人的盈利前景更好或者避险能力更强,那么市场就会认可绿色的价值。“目前,国内绿色债券市场主要反映第一种思路(盈利前景更好),因而以环保产业企业和项目为主。希望未来会看到更多关于第二种思路(避险能力更强)的绿色债券,这种债券能更好帮助投资者规避因污染导致债券违约风险,这时候第三方认证的价值就能很好地显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