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观点】郭沛源:ESG,变化市场中的“稳定器”

浏览次数 : 894
更新时间 : 2023-12-14 16:58:07

编者按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于11月16日主办第19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论坛发布了《致韧性:202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大趋势》报告。报告基于长期的行业研究和专家访谈完成。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也接受了本报告的调研采访,探讨ESG在中国市场发挥的作用。以下内容根据采访的观点整理。

郭沛源

 

今年10月,我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参加由联合国贸发会举办的世界投资论坛,主要参与了气候信息披露落地问题的研讨会,特别是ISSB的两项新准则发布之后,在世界各地推广落地的情况。

研讨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第一,标准比较多,是否能逐步形成统一框架;第二,落地速度是快是慢主张快的认为实现《巴黎协定》既定目标时不我待,主张需要过渡期的认为推进过快的话上市公司都会被“吓跑”。

事实上,这些争议背后都指向一个问题:企业到底如何与ESG相处?如何从ESG中寻求可持续发展之道?

对刚刚开始ESG工作或者评级基础较弱的上市公司来说,发布有质量的ESG报告是关键一步。毕竟,信息披露是参与评级的起点,而评级数据是ESG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

当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只把目标锚定在维持ESG评级水平的话,是不够长远的。超越评级,我们才能回归到评级的价值原点,也就是企业为什么要做ESG。

其实,ESG评级的方法论在ESG这个词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存在,那时候ESG还叫社会责任投资(SRI)或伦理投资(Ethical Investment)。ESG评级之所以存在,是市场需求的结果。因为投资者不太愿意看长篇大论的ESG报告和不够结构化的原始信息,所以ESG评级机构将公开信息做二次加工之后,形成结构化的数据,给投资者提供参考。可见,上市公司要超越评级,就要通过除ESG评级外更加丰富的方法与投资者就ESG绩效做有效沟通,形成长期投资的关系。

近年来,ESG应用场景逐渐从股票投资拓展到债券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领域,我们预计这一趋势还将继续。这个变化将直接作用于大型上市企业外的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驱动中小企业提升发展质量,以适应ESG颗粒度更细的评价标准。

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ESG评级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盲从,要透过评级来识别企业应对可持续发展的真实状况。过去几年,境内外市场普遍关注ESG的增速。2023年,市场对ESG的质量予以更多的关注,包括对ESG产品的规范性要求更加严格,这样才有利于ESG投资回归本质,回归长期稳健性,也就是韧性。

尽管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关于ESG和责任投资的争议也很多,但是中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中长期趋势不变,中国ESG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变化的市场中,我们更需要ESG这样的“稳定器”,为市场注入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