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新闻】第四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年会聚焦绿色金融浪潮中的投资者角色

浏览次数 : 1574
更新时间 : 2016-12-08 18:10:00

 第四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年会2016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绿色金融浪潮中的投资者角色”。与会嘉宾就建立中国绿色投资者网络、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保险资产投资绿色金融以及金融机构绿色投资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度讨论。

       本届China SIF年会邀请监管者、投资者及其他关键利益相关方齐聚一堂,探讨绿色金融浪潮中的投资者角色,促进更多中国投资者重视和参与绿色金融实践。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商道融绿、中国金融信息网、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组织(UN SSE)、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UN PRI)为本次年会联合主办方。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主持了年会。


郭沛源主持本届年会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致辞中强调绿色投资者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投资者的绿色化既能引导被投资企业更多地参与绿色经济活动,也符合自身的长期利益。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致辞

       马骏同时就培育我国绿色投资者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包括加强对绿色投资和责任投资理念的宣传与推广;在投资策略中逐步引入ESG理念;机构投资者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建立绿色投资者网络以及建立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冯光华致辞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冯光华在致辞中介绍,截至11月末,交易商协会支持绿色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贴标”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总额也超过170亿元、发行80亿元,已注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募投项目预计每年节能量达到164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88万吨,节能减排效果较为明显。

       冯光华指出,在交易商协会注册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品种不断的丰富,绿色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绿色“债贷基”等品种纷纷落地。交易商协会持续推进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的起草和完善,并向40多家市场成员广泛的征求意见。同时配套制定了绿色债务工具表格体系,提升实际操作的便利度,将尽快向市场公开发布。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致辞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指出,近些年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投资中始终贯彻责任投资和绿色发展的理念。涉及到绿色产业项目有180多个,投资规模突破5000亿元,项目个数占比33%,投资规模占比40%。项目涵盖了清洁交通、清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等多领域。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指出,近些年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在投资中始终贯彻责任投资和绿色发展的理念。涉及到绿色产业项目有180多个,投资规模突破5000亿元,项目个数占比33%,投资规模占比40%。项目涵盖了清洁交通、清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等多领域。


PRI政策与研究副主任Sagarika Chatterjee发表演讲

         此外,联合国环境责任投资原则政策与研究副主任Sagarika Chatterjee介绍了推动绿色投资四个因素,包括长期投资、风险环节、客户需求及战略政策信号。


法国巴黎银行集团(中国)副董事长Bruno Weill发言

        法国巴黎银行集团(中国)副董事长Bruno Weill和德意志银行可持续投资和实体资产的董事总经理陆美珩都提到非常期待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德意志银行可持续投资和实体资产的董事总经理陆美珩发表演讲


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全绿色基金基金经理杨岳斌发表演讲

        作为国内第一家引入了社会责任投资和绿色投资理念的公募基金公司,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全绿色基金基金经理杨岳斌介绍了他们的投资理念。在该基金的投资范围定义成“深绿”和“浅绿”。传统的环保行业属于深绿产业,同时传统产业依然可以是绿色投资的投资范围。水电或者火电如果注重节能减排及碳排放和硫排放,注重股东回报和社会责任,可以包括在“浅绿”层面。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国俊发表演讲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国俊指出了设立市场化运作的各类绿色发展基金的重要性。发挥政府的带动作用,可以使市场资金更多流向环保产业,可以对环保事业起到促进作用。PPP模式的绿色发展基金对推动产业发展,有效补充绿色信贷非常重要。同时可以考虑用担保基金来解决环保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与会嘉宾回答现场观众提问

        当天的年会下午场还分别就“投资者如何投资绿色债券”、“证券交易所与ESG信息披露”、“投资者如何投资绿色股票”以及“ESG风险的量化评估和管理”议题举行了分论坛。


分论坛一嘉宾圆桌讨论

       分论坛一由东方汇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共同主办,主题为“投资者如何投资绿色债券”,由商道道融绿董事总经理张睿先生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东方汇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阳、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市场创新部负责人徐光、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EO Sean Kidney、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亚太总监张顺荣、浦发银行投资银行及大客户部结构性融资处处长李睿、中债资信研究总部总经理陈代娣。夏阳先生首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随后Sean Kidney先生,徐光先生分别介绍了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最近进展,以及银行间市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发展情况。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围绕如何激励投资者投资绿色债券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设立“绿色债券投资人排行榜”,随着债券市场开放逐步引入境外绿色机构投资者,设立绿色债券主题债券基金及使投资者认识到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的价值等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投资者的措施。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关于分论坛一的具体报道。


分论坛二嘉宾圆桌讨论

       分论坛二的主题为“证券交易所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披露”,此论坛由中国金融信息网绿色金融频道主编陈周阳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中证金融研究院王骏娴、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员陈政、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孙岩、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Jon Edwards、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社会责任报告编辑部主编许晓玲、兴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处刘霞。孙岩博士和陈政博士分别介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介绍了两家交易所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的情况和特点。Jon Edwards介绍了伦敦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低碳数据模型,测量13400多个公司哪些收益是绿色的,以及绿色收益占全部收益的百分比。在数据之外,还创建了10个绿色收益指数。王骏娴表示,更愿意看到未来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不仅是强制的,而是市场成熟的自发需求,引导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两家上市公司也分别介绍了信息披露的情况以及与投资人沟通ESG信息的经验。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关于分论坛二的具体报道。


分论坛三嘉宾圆桌讨论

       分论坛三的主题为“投资者如何投资绿色股票”,此论坛由UNEP Inquiry中国负责人余晓文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九章基金董事长哈佛商学院教授Robert Eccles、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的Timothée Jaulin、CDP中国项目主任张译戈、彭博股票市场专家李彦颖、江山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王江川。分论坛首先由Timothée Jaulin介绍了如何在投资组合中管理气候变化风险,随后Robert Eccles教授介绍了九章基金如何将可持续发展和ESG信息纳入到分析模型中。在接下来的圆桌讨论中,张译戈女士和李彦颖女士都强调了投资人对ESG信息的关注。而王江川先生则从中国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也有较好的业绩表现。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关于分论坛三的具体报道。


分论坛四嘉宾圆桌讨论

       分论坛四的主题为“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的量化评估和管理”,此论坛由中国水风险组织(China Water Risk)、全球可持续标准联盟(ISEAL Alliance)和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共同主办,由China Water Risk总监Debra Tan主持。整个分论坛的讨论围绕如何更好地量化评估和管理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展开。Debra Tan女士站在全球水资源保护的角度上,从影子价格与其对公司损益的影响、公司运营对水资源压力的暴露程度、政策风险与合规成本三个方面对十大上市能源公司和超过70个专业投资者进行水风险的评估。Kristin Komives女士介绍了全球可持续标准联盟为金融业的运营和操作提供的全球可持续性的评估标准。余天彪先生介绍了荷兰合作银行发行可持续性金融的积极行动。陆文钦先生介绍了中节能咨询公司开发的绿色项目环境效益评价系统,可用于将基础参数进行简单的录入从而测算出相应的环境效益数据。孔盛龙先生介绍了全球基础设施巴塞尔基金会的主要工作,即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全球性标准把控资金的投向,从而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关于分论坛四的具体报道。

 

关于China SIF
       
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由商道融绿发起,是一个非盈利的倡议平台,旨在探讨中国责任投资,促进资本市场的社会责任建设。论坛主办方不定期组织线上访谈和线下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分享其研究成果、工作经验、经典案例等。同时邀请投资机构、基金公司、上市公司代表、研究者以及相关媒体代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