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观点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与观点

【新闻】上市规模超8600亿元 | 2022全年绿色债券市场盘点

浏览次数 : 885
更新时间 : 2023-01-19 14:56:15

除绿色债券外,本报告亦包含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可持续发展主题债券的市场动态信息

 

本期概要

 

【市场总体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绿色债券市场累计存量规模为17657.60亿元。

  • 2022年度,境内共新上市绿色债券525只,上市规模8675.91亿元,涉及314家发行人。

2022年度上市的绿色债券主要呈现以下显著特征:

  • 绿色金融债及绿色资产证券较上一年度增长显著

  • 募集资金投向领域方面,清洁能源领域规模占比超五成

  • 发行成本方面,超七成绿债票面利率较非绿色债券有成本优势

  • 信用级别方面,AAA主体评级在数量及规模上占据显著优势

  • 发行人所属行业方面,金融业规模占比近五成

  • 发行地区方面,北京规模占比超四成

  • 发行人主体性质方面,央企规模占比超六成

  • 第三方评估认证方面,数量上,超七成绿债已进行评估认证

  • 在整体债券市场占比方面,绿债规模占比超3%

  • 债券期限方面,3-5年(含3年,不含5年)期限的绿债规模占比近七成

  • 上市场所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占比近八成

【重点品类债券总体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可持续发展挂钩债(SLB)累积存量78只,规模为1070.9亿元。

  • 2022年度,新上市可持续发展挂钩债52只,规模为712.9亿元。

  • 2022年度,新上市转型债32只,规模为300.2亿元。其中,18只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规模为223.9亿元,同时贴标转型债和SLB的数量及规模占比分别为56.25%及74.58%。

  • 2022年度,碳中和债券共上市138只,规模为2248.67亿元,数量及规模在绿债市场中的占比分别26.29%及25.92%。

【政策动态】

一、标准体系

  • 2022年7月,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标志着国内初步统一、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对促进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 2022年9月,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市场化评议结果,18家机构通过绿标委注册。

二、信息披露

  • 在资本市场,2022年1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更新了《上市规则》,首次纳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内容,包括在公司治理中纳入社会责任、要求按规定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损害公共利益可能会被强制退市三个方面。

三、激励机制

  • 银保监会在2022年6月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当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

四、产品创新

  • 2022年5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开展转型债券相关创新试点的通知》,正式推出转型债券产品。转型债券不属绿色债券,主要支持方向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五、国际合作

  • 在国际合作中,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与欧盟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识别了72项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大贡献的经济活动,为境内外绿色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 2022年11月,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牵头制定的《G20转型金融框架》正式发布,框架涵盖了对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界定标准、信息披露、转型金融工具、激励政策和公正转型等5个支柱、22条原则,将有助全球市场达成原则性共识,促进转型金融的迅速增长。



绿债市场概况

 

发行情况统计

 

2022年度发行情况概述及与上一年度比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绿色债券市场累计存量规模为17657.60亿元。

2022年全年,境内新上市绿色债券525只,上市规模8675.91亿元,涉及314家发行人。

与2021年度相比,绿债数量增加8.92%,上市规模增加45.18%,发行人数量增加7.9%。

在绿债数量增长不足10%的前提下,2022年的绿债规模相较于2021年实现了显著增长,经比较发现,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为绿色金融债及绿色资产证券,二者规模分别增长199.82%及83.07%。

数据来源:Wind,商道融绿整理

 
 

发行情况统计

 

2022年度各类型绿债发行情况

本年度上市的525只绿债中,从数量上看,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占比最高,为40.0%,绿色资产证券化次之,为22.86%。从规模上看,绿色金融债占比最高,为39.07%,绿色资产证券化与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基本齐平,占比分别为23.89%与23.27%。

表1  2022年度各类型绿色债券上市情况

注1:资产证券化包括银保监会ABS、证监会ABS、交易商协会ABN。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注:内环为数量占比,外环为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发行情况统计

 

2022年各月份发行情况

2022年1-12月份,境内累计上市绿色债券525只,规模为8701.91亿元。从数量上看,3月份及9月份上市数量最多,均超过60只。2月份及10月份数量最少,均不足30只。从规模上看,12月份及8月份新上市绿债规模最高,尤其是12月份,单月上市规模超1000亿元。7月份上市规模最少,不足400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具体特征

 

募集资金投向的领域方面,清洁能源领域规模占比超五成

2022年度,绿色债券总上市规模达8675.91亿元,约7811.29亿元可在公开资料中追踪到具体募集资金用途,占比约90.0%。其中,约有176.39亿元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发行人的流动资金,其余7634.9亿元均用于绿色项目。

规模上,清洁能源领域是募集资金投向最多的领域,约有50.8%的资金投向该领域;绿色交通领域次之,占比约为19.45%,可持续建筑领域再次之,占比约10.15%,其他领域均未超过10%。

数量上,清洁能源领域占比36.83%,仍是最高;污染防治领域次之,占比约16.52%,绿色交通领域再次之,占比约为14.38%,其他领域均未超过10%。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发行成本方面,超七成绿债票面利率较非绿色债券有成本优势

绿色债券与非绿色债券成本比较的原则为:同天上市、同主体级别、同债券类别、同期限;剔除资产支持证券、私募、1年期以下债券。

根据以上原则,2022年上市的525只绿债中,共有235只绿债可比较发行利率。其中,177只具有利率优势,占比75.3%,利率优势为0.25-119.22bp,平均利率优势为29.26bp;58只不具备成本优势。综合来看,本年度235只可比绿债的平均利率优势为14.3bp。

信用级别方面,AAA主体评级在数量及规模上占据显著优势

2022年上市的525只绿债中,除绿色资产支持证券2以及政策性银行债外,共有392只绿债。其中,AAA级主体评级的数量及规模占比分别为68.11%及86.71%。

债券债项评级方面,共有156只债券进行评级,数量占比约为40.0%。AAA级债项评级的数量及规模占比分别为75.64%及90.61%。

表2  2022年度绿色债券发行人主体及债券信用级别

注2:同一只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往往有不同的优先级别,债券信用级别不同,利率也不同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发行人所属行业方面,金融业规模占比近五成

2022年上市的525只绿债中,规模上,金融业占比最高,为4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规模占比为21.86%,其余行业均未超过10%。数量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与金融业基本持平,二者占比均约为2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13.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10.48%。

表3  2022年上市绿色债券发行人所属行业

数据来源:Wind,商道融绿整理

数据来源:Wind,商道融绿整理

发行地区方面,北京规模占比超四成

2022年境内新上市的525只绿债,共涉及314家发行人。发行人所在区域分散,共有28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参与发行。规模上,北京最高,占比为41.01%,广东占比12.2%,上海占比9.93%,湖北及浙江分别占比5.65%及5.16%,其余地区均未超过5%。数量上,北京占比仍最高,为18.63%,广东及上海也均超过10%,分别为12.74%及10.46%,其余地区均未超过10% 。

注:内环为数量占比,外环为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发行人主体性质方面,央企规模占比超六成

2022年上市的525只绿债中,规模上,央企占比最高,为60.18%,地方国企占比24.35%,公众企业占比8.29%,民营企业占比6.29%。数量上,地方国有企业占比最高,为44.38%,央企基本与之持平,占比为42.86%,民营企业占比7.05%。

表4  2022年上市绿色债券发行人主体性质

数据来源:Wind,商道融绿整理

数据来源:Wind,商道融绿整理

第三方评估认证方面,数量上,超七成绿债已进行认证

2022年度新发的525只绿债中,经公开资料查询,共有403只债券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认证,总规模为7632.69亿元,数量及规模分别占比76.76%、 87.98%。未查询到评估认证情况的债券主要为企业债、公司债及资产支持证券 。

表5  2022年上市的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认证情况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在整体债券市场占比方面,绿债规模占比超3%

2022年,债券市场3总上市规模为236877.31亿元,绿债市场总上市规模为8675.91亿元,规模占比为3.66%。其中,绿色资产证券化及企业债占比最高,为10.26%及6.62%,债务融资工具占比最低,仅为2.41%。

表6  2022年上市绿色债券在债券市场规模占比分析

注3:券种不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同业存单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债券期限方面,3-5年(含3年,不含5年)期限的绿债规模占比近七成

2022年上市的525只绿债中,除绿色资产支持证券4外,共有405只绿债。3-5年期限(包括3年,不包括5年)的绿债在数量及规模上占比均为最高,分别为51.85%及69.14%。5年及以上期限的绿债次之,数量及规模占比分别为25.68%及19.0%。

表7  2022年上市绿色债券发行期限

注4:同一只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往往有不同的优先级别,级别不同,期限也不同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上市场所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占比近八成

2022年上市的525只绿债中,有368只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数量占比66.91%,发行规模为7025.76亿元,规模占比78.95%;182只在交易所债券市场上市,数量占比33.09%,发行规模为1873.55亿元,规模占比21.05%。

表8  2022年上市绿色债券发行场所5

注5:部分债券在双市同时发行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重点品类债券

 

可持续发展挂钩债(SLB)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可持续发展挂钩债(SLB)累积存量78只,规模为1070.9亿元。

2022年度,新上市SLB52只,规模为712.9亿元。

发行场所方面,交易所市场在数量及规模上均占据优势,占比分别为57.69%及51.47%。银行间市场在数量及规模占比分别为42.31%及48.53%。

表9  2022年上市SLB发行场所

数据来源:Wind,商道融绿整理

发行人所属行业方面,数量上,建筑业占比最多,为28.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次之,为19.23%;规模上,建筑业同样占据优势,为23.85%。

表10  2022年上市SLB发行人所属行业

数据来源:Wind,商道融绿整理

注:内环为数量占比,外环为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关键绩效指标(KPI)设置方面,数量上,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占比最高,共有15只,占比28.85;综合能耗类次之,共有12只,占比23.08%。规模上,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占比同样最高,为32.26%。

表11  2022年上市SLB关键绩效指标设置情况

数据来源:Wind,商道融绿整理

 
 

低碳转型债券

 

2022年度,新上市转型债32只,规模为300.2亿元。其中,18只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规模为223.9亿元,同时贴标转型债和SLB的数量及规模占比分别为56.25%及74.58%。

发行场所方面,交易所市场在数量及规模上均占据优势,占比分别为68.75%及83.58%。银行间市场数量及规模占比分别为31.25%及16.42%。

表12  2022年上市转型债发行场所

数据来源:Wind,商道融绿整理

发行人所属行业方面,数量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最多,为28.13%,制造业次之,为25%;规模上,建筑业占据优势,为31.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紧随其后,占比为29.98%。

发行转型债的主要行业与我国面临低碳转型挑战的八大行业有一致性。

表13  2022年上市转型债发行人所属行业

数据来源:Wind,商道融绿整理

注:内环为数量占比,外环为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Wind, 商道融绿整理

 
 

碳中和债券

 

2022年度,碳中和债券共上市138只,规模为2248.67亿元,数量及规模在绿债市场中的占比分别26.29%及25.92%。各月份及各品类的债券发行情况如下图。


绿色债券政策

经过多年探索,中国人民银行总结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所谓“三大功能”是指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方面的功能;所谓“五大支柱”是指绿色金融的标准体系、监管和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产品和市场体系、国际合作。参照“五大支柱”的结构,现简要回顾全年绿色金融的政策发展。

一、标准体系

20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发布《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文件指出:标准是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要遵循“国内统一、国际接轨”原则,建立健全一套严格、明确、细致、可操作的标准。文件提出了多项具体工作:统一绿色债券标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标准、加快制定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标准、研究制定并推广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标准、建立ESG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可衡量碳减排效果的贷款统计标准、探索制定碳金融产品相关标准、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这些内容构成了2022年及未来数年的绿色金融工作的重点。

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碳金融产品》标准,对碳金融产品分类、产品实施提出规范要求,为金融机构开发、实施碳金融产品提供指引。2022年7月,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标志着国内初步统一、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对促进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022年9月,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市场化评议结果,18家机构通过绿标委注册。绿标委公告指出,相关评估认证机构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则指引要求,规范开展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共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2022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首次对绿色保险进行定义,并建立《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将进一步发挥保险业支持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在绿色保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2年,ESG相关的团体标准出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2年11月,已有《上市公司ESG报告编制技术导则》、《企业ESG评价指南》等六项团体标准。市场对此类标准的接受程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信息披露

2021年底,生态环境部印发了《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对一定范围的上市公司及发债企业等五类企业提出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要求。与该管理办法相配套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在2022年1月发布。

在资本市场,2022年1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更新了《上市规则》,首次纳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内容,包括在公司治理中纳入社会责任、要求按规定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损害公共利益可能会被强制退市三个方面。2022年1月,上交所将科创50样本公司也纳入强制披露范围。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将ESG信息作为投资者关系管理中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内容之一。

2022年5月,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明确目标,即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三、激励机制

从过去几年实践看,对绿色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激励的核心则是以促进资金流入为主,降低成本为辅。

2022年,有两项政策措施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一项是由银保监会在2022年6月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当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这项指引把银行业的非信贷业务、保险业的承保及资管业务纳入进来了,涉及总计数十万亿的资产规模。另一项是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2022年8月,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公布,包括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

地方政府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性高涨。根据商道融绿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数据库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省、地、区级政府部门发布了约160项绿色金融相关政策。

四、产品创新

以规模计,绿色金融的主要产品形态依次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ESG证券基金。

绿色信贷产品体系相对成熟。今年引起市场较大反响的政策是2021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两项工具发放资金分别达到1827亿元和357亿元,撬动贷款3045亿元和439亿元,合计减排6000万吨CO2当量。

绿色债券领域的产品创新相关政策也不少。2022年,《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明确了绿色债券的品种,包括普通绿色债券(含蓝色债券、碳中和债两个子品种)、碳收益(环境相关权益)绿色债券、绿色项目收益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四种品类。中国绿色债券市场首次统一了品种分类。

从具体产品看,政策力推产品创新的方向有转型债、蓝色债和社会责任债。2022年5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开展转型债券相关创新试点的通知》,正式推出转型债券产品。转型债券不属绿色债券,主要支持方向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蓝色债方面,2022年3月,深交所完成首批蓝色债券的发行,至此蓝色债券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全覆盖;2022年10月,海南省财政厅在香港发行蓝色债券,是地方政府首次发行蓝色债券。社会责任债方面,去年11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试点开展社会责任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业务的问答》,推出社会责任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

五、国际合作

2022年11月,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牵头制定的《G20转型金融框架》正式发布,框架涵盖了对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界定标准、信息披露、转型金融工具、激励政策和公正转型等5个支柱、22条原则,将有助全球市场达成原则性共识,促进转型金融的迅速增长。2022年9月,ISO正式发布《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项目、活动和资产环境准则指南》(ISO14100),这是中国专家在ISO绿色可持续金融领域牵头制定的第二项国际标准。此外,2022年签署PRB的中资银行超过20家,签署PRI的中资金融机构超过100家,中资会员数量均达到了历史新高。

在国际合作中,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与欧盟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识别了72项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大贡献的经济活动,为境内外绿色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信息披露国际准则也是2022年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热点。2022年6月,ISSB(国际可持续准则委员会)任命中国财政部代表担任委员;8月,ISSB任命世界银行原副行长华敬东担任副主席。此前的4月ISSB成立了特别工作组,成员包括中国财政部。这说明中国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ISSB工作。

 

声明

此文版权属于北京商道融绿咨询有限公司,并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北京商道融绿咨询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任何⼈不得对文件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出版或泄露给第三方。

北京商道融绿咨询有限公司并不担任法律、税务、会计或投资顾问角色。北京商道融绿咨询有限公司不会利用文件信息分享安排任何投资或引入任何投资方。

市场跟踪将会根据数据可得性或数据来源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了解更多市场动向及绿色债券发行认证事宜,

请联系商道融绿:

申经理:136 9911 5426(微信同号)
shenlina@syntaogf.com

www.syntaogf.com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甲6号万通中心C座20层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