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商道融绿和新浪财经主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和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UN SSEi)联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年会在北京线上举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名誉理事长王忠民在会上做主旨演讲,分享了最近关于“双碳”目标与ESG的思考,从“同而不和”走向“和而不同”。王忠民指出,市场有效的制度体系可以让人类认知的宏观目标传递到所有微观目标;市场第三方力量可以成为可测量、可核证、可报告的标准和大数据的供给者;统一市场要和多维度、专业的和基层市场相结合,我们期待市场体系走向完备性。
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双碳”目标与ESG:从“同而不和”走向“和而不同”
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今年已经第九届年会了,本届的主题是“和而不同”。作为名誉理事长,今年我想分享一下最近关于“双碳”目标与ESG的一些思考,从“同而不和”走向“和而不同”。
面对气候变化、碳排放和人类生存的环境这一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议题,我们已经走过了认知阶段的共识,都意识到需要积极行动起来遏制碳排放的无序发展;另一方面从认知阶段到行为阶段的共识,会走向同而不和的方向。从认知的共识达到行为的一致和有效性,需要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认知到碳排放对人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危害,如何达到社会行为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将会聚焦不同的逻辑路径和低碳的实现方法,出现同而不和的现象。
中国作为工业排放最大的排放国家,目前要实现3060宏大目标,如果所有企业不对煤炭投资,以及现有的煤炭企业减产,所在产业和城市要实现零排放,要减少存量运营,发现所有的终端产品消费物价将上涨,终端已有的消费承担更高的价格还无法满足现有的生活方式。因此,没有现金流更多的投向和转产到低碳目标中,高碳产业领域当中的一个时间段的价格上涨使得社会资本的流动和股权回报会推升这个领域的碳成本,我们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和而不同。
如果我们去寻求同而不和如何有效的走到和而不同的路径,需要从以下三层逻辑来思考:
第一,人类认知的宏观目标要传递到所有微观目标,只有一种逻辑才可以达到有效链接,就是市场有效的制度体系。每个微观主体的减排、绿色、成本收益以及行为都可以在市场中只要减排就能得到收益,那么所有的微观主体例如消费者、生产者、企业终端将形成联合合力,从最小的微观主体到最大的宏观目标形成统一的合力,市场中最低颗粒度汇聚就会形成宏大的汇流,市场让每一个微观主体在这行为过程中把成本在碳领域担当起来,却把收益在行为领域无线获得的时候,宏观和微观要达成一致性、同向性,一定是市场制度才能完成。
第二,当我们把每一个个体行为、产业行为、微观主体的企业行为放到真正的收益可测量、成本可测量的项目中,当所有人的行为在碳逻辑中,都可以测量、核证、报告,这一套市场化、可量化的整套服务体系,才是我们同而不和走向和而不同的社会服务的供给力量。市场第三方力量才是这方面的标准和大数据的供给者。
第三市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市场包括基准、测量、量化、最后的可交易的尺度和逻辑,我们需要所有走向市场体系本身的完备性。我们需要在自愿减排的市场维度中,把每人的减排颗粒度都构建起自己的贡献,行为收益可以测量并兑现收益,并且信用化和不断市场金融化。例如: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如果要构建合格的市场,不能只是发电企业,真正有效的碳市场要让所有这个产业的基础产业链、技术供给链、生产链都参与,才能在每个环节和链条产生的碳排放收益测算出来,而不是单一维度的交易。国内可以形成地方市场、单一产业能源、单一城市的市场,最后才形成全国统一碳市场,包括了某些专业的、较低颗粒度、较低层次的市场,统一市场要和多维度、专业的和基层市场相结合。
总结:从同而不和走向和而不同,非市场逻辑不可,市场逻辑不仅要构建生态体系,还要有服务端口的标准交易和服务,所有一切基于交易成本最低数字化的逻辑嵌套其中,我们才完成人类的低碳目标,形成和的思想与行为,以及和的行为的系统性有效连接和正向发展。
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而不同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王忠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名誉理事长
2021年12月7日
第九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年会
2021年12月7日,北京时间08:45-17:30
主题:和而不同:ESG的开放与融合
主办单位:商道融绿 新浪财经
联合主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UNEP FI)
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组织(UN SSEi)
战略合作伙伴:穆迪 嘉实基金
合作伙伴:浦银安盛基金 RepRisk
支持单位: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国际金融公司(IFC)、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华泰证券、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TUSDG)、商道纵横、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思盟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同花顺、万得3C会议、亚洲投资者气候变化联盟(AIGCC)、英国加速气候转型计划(UK PACT)
(以汉语拼音为序)